需要了解团长在社区团购模式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团长拿10%的佣金(每个平台的佣金体系各不相同,有3%,有15%,普遍接受的在10%),他们扮演着消费者,销售专员,配送员,客服,社群运营专员等角色。团长又分两种,实体店团长与宝妈团长,不同身份的团长存在着各种优缺点,这里就不再详细分析(在社区团购||发展团长选择宝妈OR实体店主?一文中有较详细的介绍)。
一、巨头优先发展门店团长的原因?
1、数量众多,可复制
从城市小区便利店到农村小卖部,有人集聚的地方就有零售门店,数量可观。全国便利店、杂货店、小卖部等销售零售日常用品的店铺,加大超市、水果店、生鲜店、烟酒店等超市零售业态店铺,数量超过600万家。
2、本身就是消费者
门店团长在平台上购买商品,一是作为家庭消费者本身需要进行日常消费,二是将团购平台当做门店日常进货渠道(阿里零售通与京东新通路是不是很危险)。
3、提货时间可固定
门店团长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都需要开店营业,消费者到店自提的时间选择更加宽裕,基本都是随时去人都在。
4、提货地点固定
门店团长有固定场地进行接货和分货,作为自提点非常合适
5、管理可规范
本身就有自己的小买卖,自然也愿意配合,也较易于团购平台对其进行管理。
6、开发成本低廉
门店团长随处可见,拓展容易,专业BD团队进行1周地毯式开发即可形成规模,门店主当团长很多考虑通过团购给门店带来流量从而提升业绩,约等于有求于团购平台。
二、2019年为什么“去团长”会失败?
1、初期的团购平台在消费者中品牌影响力不够,说白了就是没有品牌背书。
2、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并未完全养成。
3、社区团购平台售卖产品过度依赖团长再微信群中推荐,许多出现团长不推,商品卖不动。
4、团购平台的资金量不够,出现售后处理大多做不到秒赔付,需要团长协助处理。
5、团长身份决定消费者属性,团长大多为宝妈群体的团购平台,宝妈群体拓展的消费者与宝妈间的社交属性较强。
三、巨头们“去团长"的必要性在哪里?
1、许多消费者的下单主要依托于对团长的信任,团长的个性化及基于人的信任做生意很容易产生副作用。因为基于人的信任,每一次的偏差(由于品质,时效等)都会导致客流的减少,并且消费者与团购平台的粘性主要在团长,客户控制权在团长手里,对于企业非常危险。
2、巨头们的大力补贴之下,并不需要团长帮助卖货,消费者基于补贴,主动搜索购物(据说武汉地区兴盛优选消费者目前已有大约50%直接通过小程序下订单,而非团长再微信群发送的链接)与相互引荐成为必然。
3、巨头们的品牌影响力,足够让消费者对产品和售后有信心,直接跳过团长推荐搜索小程序下订单。
4、巨头们的社区团购平台必定是超多sku的商城模式,团长的分货变得异常困难。
5、只是简单的接货和收货,团长获得10%的佣金实在太高。
四、“团长”在未来社区团购业态中何去何从?
1、完全“去团长”
社区生鲜自提柜的出现及普及团购平台可以直接去掉团长,社区门口多温层的自提柜将取代团长在收发货物方面的工具人角色。
2、弱化团长在生态中的角色
团长(门店主)基于团购平台不想失去稳定出货渠道(团购平台作为门店进货的渠道之一)保留团长角色。原本重要的销售工作已无需团长进行,售后工作由平台客服解决完成。
3、团长佣金必然下调
因为目前初级阶段团长太过重要,10%的佣金太高。但不管是完全去掉团长还是将团长仅作为收发货的工具人,根据团长在整个生态中扮演的角色重要性下调佣金。
五、“去团长”的步骤?
即时生鲜电商从中心仓到前置仓再到消费者,社区团购从中心仓到网格仓再到自提点再到消费者。社区团购与一线城市即时配生鲜电商的区别在于配送时效性方面,时效性需求的降低减少平台备货压力及生鲜品类的损耗(即时生鲜电商大多是自己备货,压库存。而社区团购因为预售及共享仓的模式,库存和损耗风险由供应商来承担)。
美团、拼多多、滴滴等巨头必将会淡化团长这一传统社区团购平台中的关键角色,“去团长”首先从淡化团长的销售角色开始,团长目前作为提货点,售卖与售后不需要团长进行。最后用自提柜取代团长这个提货点,达到完全去团长(当然由于门店团长本身可以在团购平台上进货,这一点有待思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2720233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原文转载: 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