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月谈网
长江经济带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武汉主持座谈会后,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一些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许多长期治愈的混乱得到了根除,群众的收益感明显增强。然而,记者在沿江许多省市发现,制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混乱仍然存在,特别是以下八种奇怪现象需要消除。
怪象一:黄金变黄连
自三峡成立以来,长江已成为一条真正的黄金水道,水运能力急剧扩大,推动了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长江航运的货运长率有所下降。为了争夺货源,企业互相压低价格。许多航运企业吐槽
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公路和铁路的运价一直在上涨,而长江的运价不仅没有上涨,而且也在下降。船舶公司只能通过不断扩大船舶和提高效率来寻求利润。重庆长江船舶公司总船长王嘉玲表示,为了盈利,一些船舶公司甚至开始歪脑筋降低造船成本,降低船员配置,甚至超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与此同时,随着三峡大坝拥堵的日益突出,待机时间越来越长,船舶公司日子越来越艰难,一些企业倒闭。但航运企业效率差,导致船员工资无法提高,生活环境难以改善,使得长江航运长期面临人才难求的局面才短缺日益成为制约长江航运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一些航运企业负责人和船员表示,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长江黄金水道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但其收益感与之不一致,国家应充分重视黄金水道的参与者。
怪象二:舍近却求远
显然,港口在家门口,但货物运到其他港口;港口有配套的综合保税区,但货物被其他地方抓住,创造进出口成果;企业应集中在有产业基础的地方形成产业链,但在其他地方设立远程配套生产基地……补贴战和价格战层出不穷,人为制造舍近求远的怪象,使市场支离破碎。
宜宾、泸州、重庆、武汉等长江沿线城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港口经济。由于一些港口彼此靠近,辐射范围不可避免地重叠。为了吸引商品供应,制作美丽的经济数据,一些城市玩补贴卡,甚至零运费吸引商品转移,导致许多商品不去港口,不得不跑到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外的港口。除了长江沿线城市之间的补贴战外,一些外国城市还通过补贴与港口城市抢夺资源。
记者了解到,由于补贴高、通关效率高,一家企业在武汉基地生产的外贸货物不是从当地天河机场运输的,而是通过公路舍近求远运输到郑州机场。
在各地的竞争下,一些龙头企业宁愿选择在不同的地方建立生产基地,也不愿努力促进区域产业整合或产业合作,使许多行业出现远程配套设施。当地产业配套能力薄弱,产业断层现象突出,导致中心与周边地区无法建立产业联系,难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果不清理这些人为因素,就不可能形成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因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的模式,统一的市场也将成为空谈。
怪象三:小马拉大车
一些污染问题是由中央企业和管辖范围内的大型国有企业长期忽视环境保护造成的,但长江保护的责任往往压在行政水平较低的地方政府身上。这种现象在沿江地区很常见。
许多基层干部反映,要实施长江大保护,归根结底要从源头上拦截污染控制,而行政水平较高、话语权较大的大型企业和单位的主要责任落实不力,难以形成大保护的联合力量。仅仅依靠基层政府是小马拉大车
例如,中部一个城市的一个城市有1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其中一家中央企业的工厂约占该地区的40%,大型企业的员工和家属占该地区人口的近70%。这是一个典型的大企业和小政府。近两年来,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与辖区内重点企业就生态建设进行了几十次会谈。企业态度非常明确,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但环保历史债务较多,企业实际行动不够大,区域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长江中游化工区负责人表示,国内化工企业是大型纳税人,是中央企业,城市会议坐在讲台上,虽然他是区领导,人轻,说话不有效,协调企业污染控制取决于企业面貌,导致区域污染防治问题更加突出。
怪象四:抢到扔一边
近年来,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中央政府给予了一些地方优惠政策和帽子,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贸易港口、自由贸易区等。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地方终于拿回了帽子,但没有发挥好的效益,有些人甚至在那里闲着晒太阳。
以自然保护区为例。过去,在划定自然保护区时,各地都争相进入。然而,随着近年来生态保护的加强,曾经匆忙佩戴的帽子现在已经成为烫手山芋。由于它是一个保护区,有些项目无法进入,有些地区无法开发。许多地方呼吁调整自然保护区,为当地留出发展空间,有些地方向上级申请摘帽子。
贸易港口和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浪费也很常见。一些企业向记者报告,西部城市有汽车、水果、肉类、木材等港口,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可以借助长江经济带、中欧列车,大力发展贸易经济,但由于通关不良,企业不愿意通关,导致贸易港口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怪象五:你建我也建
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市、10多个部门。有些地方和部门有自己的学校,有自己的政府,导致重复建设。长江水利委员会最初建立了全面、完善的综合监测站网络系统,但环境保护、土地、农业等部门也承担了相关的监测功能,网站设置和监测内容交叉重复,不仅导致数据,监测结果不统一,而且浪费了国家财政资源和监测资源。
在信息方面,各地区和部门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长期重复输入不仅给基层增加了负担,而且导致了信息岛。以河流污染排放监督为例,流域机构难以获取污染源、污水处理厂、流动污染源排放数据、农业面源信息等其他部门掌握的相关信息,缺乏对大保护的支持。
目前,长江经济带具有明显的行政区域经济特征,因素不能自由流动,产业重复布局导致恶性竞争。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凡透露,重庆液晶面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各省竞相吸引投资,推出8个类似项目,造成产能过剩的隐患。
除重复建设外,由于有关部委、省市意见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一些开放瓶颈的重大项目来一直存在争议。三峡水运新通道、长江中上游航道改造、鄱阳湖洞庭湖生态恢复项目建设、长江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项目和事项尚未确定,有些甚至争论了几十年。
怪象六:新瓶装旧酒
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培育新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沿江地区抓住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建立了多个产业转移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区、临港新区等。
然而,记者发现,许多公园新瓶装旧酒,或从事土地送出、资本引进、税收留下的旧惯例;一些公园建造但无用和开放但不发送。生物医学、通用航空、汽车制造、电子商务物流等时尚产业蜂拥而至,产业结构同质化加剧了区域内部消费。上海、武汉、重庆、武汉的产业趋同较高,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优势互补。
近两年来,长江大保护备受关注。一批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项目相继启动。然而,一些工业和项目只被称为绿色和保护。它们仍然是过去的旧做法。生态建设仍然雷雨少,口号多,实际行动少。有些地方有很大的发展冲动。生态建设浮于表面,仍然强调经济增长,而不是生态保护GDP英雄思想倾向。
怪象七:治污两头怨
长江经济带作为一种流域经济,涉及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是一个大型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目前,长江保护正在全面展开,但由于区域权利和责任关系尚未明确,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污染控制工作存在上下游投诉问题。
去年洪泽湖跨境污染问题,江苏省、安徽省环保部门认识到污水通过新遂河、新边河排入洪泽湖,但污水来源来自安徽省污染,或来自江苏省新遂河支流奎河污染,双方各持一词,两省关于奎河水质数据不一致。
事实上,跨境污染或境污染或边境水质问题,就会有无休止的争论。下游地区往往将污染源指向上游,而上游地区则认为污染源于下游地区。
此外,流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仍然很突出。一方面,贫困地区为生态保护买单,富裕地区受益;另一方面,垂直生态转移支付不足,缺乏水平生态补偿机制,发展和保护矛盾尖锐。
怪象八:船型频繁变化
自21世纪以来,国家推进了船舶类型的标准化建设,不仅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而且使航运更加绿色和环保。然而,航运企业反映,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前瞻性,近年来推出的船舶类型令人眼花缭乱,按照前一个标准建造的船舶在下水前往往过时。
2003年8月,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川江和三峡库区船舶运输准入管理的公告》,拉开了长江船舶标准化的序幕。2014年,国家有关部门根据船闸尺寸推出了三峡船型。近年来,随着三峡大坝电梯的使用,有关部门提出了适应电梯的船型。
国家大力倡导绿色航运后,有关部门鼓励建设燃气船舶、混合动力船舶、电动船舶等。随着航道的不断改善,一些地方和部门提出建设直达船。
不断改变船型,使企业遭受痛苦;不断改变标准,也使船型标准化难以推进。航运企业表示,这个标准和那个标准,更多的标准,没有标准。(半月谈论记者 王贤 韩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